中国女篮亚洲杯失利背后:王思雨告别与教练决策的争议
中国女篮在亚洲杯季军战中大胜韩国,但因教练组决策失误及队员表现不佳,最终兵败决赛,王思雨等球员情绪波动,暗示告别。

季军战的胜利与失利的苦涩
在亚洲杯季军战中,中国女篮以101-66的大比分战胜韩国队,替补登场的王思雨表现出色,贡献了19分、7篮板和7助攻的全能数据。然而,这场胜利并未能掩盖球队在决赛中失利的苦涩。当铜牌挂上脖颈的瞬间,王思雨摘下奖牌的动作,以及杨舒予、黄思静等队员的泪水,揭示了更衣室内的情绪波动。
王思雨的告别暗示
赛后,王思雨与前国手隋菲菲的拥抱中,她提到了“last dance”,这一宣言瞬间成为焦点。作为2022年世界杯绝杀澳大利亚的功臣,王思雨在本届杯赛中被按在板凳席,场均仅有十来分钟的出场时间。她的告别暗示,似乎是对球队重用新人策略的不满。
教练决策的争议
主帅宫鲁鸣的一系列决策备受质疑。李梦的缺席被认为是教练组的主动弃用,这直接导致半决赛中锋线的哑火。此外,对李缘的“迷之信任”贯穿始终,尽管她表现不佳,却依然稳坐首发,与高效的王思雨形成鲜明对比。
战术与临场指挥的失误
宫鲁鸣坚持的“双塔”战术在日本队的精准挡拆外切三分雨面前彻底失灵。赛前轻视日本的言论,在赛后成了回旋镖。临场指挥的失误,如第三节日本起势时的反应迟钝,末节追分关键时刻换下关键内线张子宇,都加剧了球队的困境。
信任与凝聚力的缺失
王思雨的告别或许还有更深层的控诉。作为李梦的密友,她的位置在李梦落选后变得微妙。即便她高效砍下48分,却依然无法撼动李缘的首发地位。这种不信任感,加上卫冕梦碎的冲击,最终让王思雨的情绪在“最后一舞”的宣告中决堤。
未来的挑战
领奖台上王思雨摘牌的瞬间,与宫鲁鸣赛后“及格”的自评,构成了理想与现实的无情对冲。中国女篮的症结,早已超越了技术失误的范畴,直指教练权威与球员信任之间的巨大裂痕。如果宫鲁鸣无法在用人上破除偏见,在战术上与时俱进,在担责时勇于直面,那么2028年的奥运之路,注定荆棘密布。
继续阅读
在2025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女篮决赛中,中国女篮以81-69逆转美国队,成功卫冕。刘禹彤领衔的中国队在比赛中展现出色表现,最终六战全胜夺冠。
2025年亚洲杯半决赛,中国女篮不敌日本,主力后卫王思雨仅出战12分钟。季军战对阵韩国,她16分钟轰下19分7篮板7助攻,但再也换不回一场重来的半决赛。